专业课程

报名通道

热门资讯

☵ 健康知识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健康知识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时间:2016-09-28   访问量:1996

f2deb48f8c5494ee9451190f20f5e0fe99257eb0.jpg


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卒于约公元219年,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中国古代传统中医学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他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由于当时书籍传播只能手抄,故而流传起来非常困难,不久,原书遗失。到晋朝,出现一位叫王叔和太医令,偶然中得到已是断简残章的《伤寒杂病论》,谓之奇书,兴奋难耐,并全力搜集此书的各种抄本加以整理,命之为《伤寒论》。《伤寒论》涵盖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尽管如此,王叔合的整理为后世留下最早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用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一位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于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书中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关于杂病的论述。后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方知实属张仲景所著,于是将《伤寒论》更名为《金匮要略》进行发行,该书共计25篇,载方262首。


至此,除重复的药方外,两本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流传至今的多为宋代校定本。


《伤寒论》如其书名所示,书中包括了内外两方面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在外感疾患(伤寒)治疗方面,该书以“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概念区分疾病的进程、属性,并各有相应的治疗原则、具体方药。例如病在体表为“太阳病”,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头痛等,无汗者用“麻黄汤”发汗,有汗者用“桂枝汤”,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两方合并使用,身体虚弱的,可以加人参;如果虽为外感疾患,却不仅不发热,而且脉搏微弱、只想睡觉,则为“少阴病”,只能采用人参、附子等药物“回阳救逆”,挽救行将衰绝的“阳气”。


上一篇:中医诊断

下一篇:中医的类比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