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

报名通道

热门资讯

☵ 健康知识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健康知识

冬至,养心祛湿,应该做点什么?

时间:2022-11-20   访问量:1930

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冬”,也就是说冬季往往是心脏疾病高发的时候,许多心源性猝死都是在寒冷时刻发生的。


image.png


所以,冬至要注意养护好心脏,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冬至养心的小妙招


1、养心觉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冬至中午小睡,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


调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其原因与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白天的血压高峰出现一段低谷有关。


不过,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足够。


2、养心瓜


冬季人们很容易倦怠,与天气有关。


冬瓜含水量最为丰富,高达96%;钾元素含量也相当高,每100g含钾量为130mg,属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


不仅能补水,也能补钾,补充钾元素可以将体内多余的钠排出,保护心脏功能。


3、养心茶


用黑樱莓茶,泡水喝,可有效防止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因此减少罹患心肌梗塞的风险。


黑樱莓的特点是富含花青素,其含量甚至高过蓝莓。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花青素的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肌梗塞等重症疾病。


且黑樱莓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消炎作用,能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并可以抑制血管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发展。


4、养心果


西方有句谚语:“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苹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苹果中含有15%的碳水化合物及果胶,维生素A、C、E及钾和抗氧化剂等含量也很丰富。


苹果所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及时清除体内的代谢“垃圾”,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而中性脂肪是造成血管硬化的罪魁祸首,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为重要。


冬至,祛好“湿”


随着气温的降低升,空气中的湿润度也会越来越多,湿气这个难缠的家伙又会卷土重来。一旦被湿气缠身,就会给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不小的损害。


所以,冬至时节,也要做好防湿祛湿的准备,远离湿气,百病才不敢来打扰。


冬至祛湿的小妙招


1、生姜祛湿


image.png


生姜味辛,性温,并且,生姜中含有辛辣成分。


食用生姜之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并且煮食生姜水并趁热饮用之后,还能够促进人体排汗,从而达到帮助人体排出湿气的作用,所以食用生姜能够祛湿。


生姜除了食用可以祛湿之外,还可以用生姜煮水,然后用来泡澡或者泡脚,也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


2、茶水祛湿


image.png


将华花郎、薏米、赤小豆、大麦、山楂、芡实、玉米须、栀子等搭配在一起,制成茶华花郎薏米茶,每天泡水喝,坚持饮用,既能健脾,又能祛湿。


华花郎不仅对脾胃有益,也可清热解毒,和其他食材搭配,对清热利湿有促进作用。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排湿毒等功效 。


赤小豆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肿,和薏米搭配效果更佳。大麦可以清热利湿、健脾开胃、提神醒脑。山楂、芡实、玉米须、栀子等,既有助于脾胃的功能,又可促进湿气的代谢。


3、运动祛湿


image.png


运动可以活络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


运动排汗可以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


大量出汗之后,不可饮用凉开水及寒凉食物,也不宜冷水淋浴。


4、按摩祛湿


image.png


按摩承山穴(踮脚尖时,腿肚的肌肉的尾端),具有运水化湿,固化脾土的功效。


按摩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处)可调理肝、脾、肾三经的湿气。


按摩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有健脾利水的作用。


重庆康立中医康复职业培训学校专注中医培训二十多年,开设有中医理疗、康复调理、小儿推拿、腹部保健、医养康复等专业,医院养老院学校一体化经营,系统学理论临床实践操作,为学员提供就业直通车服务!


(部分文字及图片源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